《中國滅絕與再發現植物之——鄂西鼠李(169)》
最后的江灘部落:鄂西鼠李
(野外絕滅 EX)
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. L. Chen & P. K. Chou
為鼠李科鼠李屬平臥低矮灌木,中國特有種,產于湖北西部,生長于沙灘巖石縫中。該種于 1979年發表,模式標本于1957年采自湖北西部(秭歸),當時野外僅發現 2 株,隨后被遷地保育于武漢植物園,多次尋找再未發現野外活體,因此2013年被《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——高等植物卷》評估為野外絕滅等級(EW)。在武漢植物園“鄂西鼠李保護工程”項目努力下,目前該種個體數量得到了擴大。
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. L. Chen & P. K. Chou
【孫英寶繪圖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室,標本號 704;IBK00271987】
1.果枝,2. 種子。
形態特征
株高 8-20 厘米;當年生枝纖細,淺黃色,無毛,頂端具芽而不變成刺,老枝常扭曲,皮黑褐色,具縱條紋或不規則的裂紋。葉小,紙質或薄革質,在長枝上互生或上部近對生,或在短枝上簇生,狹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,頂端圓鈍或微凹,基部狹楔形,邊緣具疏小圓齒,或下部全緣或近全緣,多少背卷,上面綠色,下面干時變金黃色,兩面無毛,側脈每邊 3-5 條,纖細,弧狀彎曲,中脈和側脈在上面稍下陷,網脈明顯,在下面稍凸起;葉柄上面有小溝,無毛;托葉鉆狀剛毛形,與葉柄近等長或短于葉柄,宿存。花未見。核果1或2個生于小枝下部或短枝葉腋,倒卵狀球形,基部有淺盆狀的宿存萼筒;果梗長,無毛,稀3個分核;種子倒卵狀矩圓形,淡褐色,有光澤,背面有長達種子 4/5 的狹深溝。
發現之旅:從江灘瘦影到遷地保護
1957年盛夏,植物學家傅國勛、張志松來到湖北秭歸縣郊外采集植物,他們搜索一片荒草遍地的江灘,在一道石縫里發現了兩棵孤獨的小樹 , 株高不到 20 厘米,枝干古樸扭結,宛若天然盆景。薄如紙片的葉子形如一粒粒瓜子,在大枝上交互而生,在小枝上又聚成花朵般的一簇,盡最大可能利用著有限的空間。傅國勛、張志松判斷它們是鼠李屬植物,采集了數份標本以便深入研究。
1979年,植物學家陳藝林、周邦楷根據標本,正式將其命名為鄂西鼠李,為中國特有的鼠李屬植物,也是湖北秭歸地區的特有植物。調查發現,本物種僅存最初發現的兩株。失去這兩株鄂西鼠李,就可能失去一個珍貴的物種。三峽工程開始前,鄂西鼠李最初的棲息地變成庫區消漲帶,定期起落的江水卷走大量土壤,可能進一步摧毀未知的鄂西鼠李種群。它們藏身的石縫,經常受到江水的強烈沖刷,水位上漲時,還會淹沒植物根系,造成部分根系死亡。
為保護鄂西鼠李,2011 年,武漢植物園實施“鄂西鼠李保護工程”,將它們移植到武漢植物園中,建成鄂西鼠李遷地保護基地,極大地推動了這個珍貴物種的保存工作。但由于種群數量太少,鄂西鼠李已無法產生種子,而稀疏的枝葉,也為植物學者的擴繁實驗增大了難度。
研究名人:植物學名家陳藝林

陳藝林先生像(1930-2022)
鄂西鼠李的定名人之一陳藝林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,是中國菊科、鳳仙花科植物的權威專家。
1955年,陳藝林畢業于中山大學生物系,1959年獲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碩士學位。當時,中國植物學泰斗林镕先生專注于菊科植物研究,這是被子植物中最龐大的類群之一,中國菊科植物擁有248屬2336余種,研究難度很大。林镕數十年如一日,收集國內外菊科植物資料,按族屬手抄了 30 余本大冊,編成《中國菊科文獻大全》。陳藝林深受林镕教授品行及學風的影響,也投身于菊科研究之中。多年來發現植物新種、新系及新分類群共 100 余個,尤以中國菊科、鳳仙花科植物為多,他還提出菊科飛蓬屬、東亞千里光族的適宜分類系統,厘清了存在多年的分類混亂問題,促進了中國植物研究的薪火相傳。
《中國植物志》第48卷書影(引自網絡)
陳藝林是《中國植物志》編輯委員會成員,編著了第四十八卷第一分冊鼠李科,第七十四卷和第七十五卷的菊科。此外,他還參與編著了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的第二和第四冊,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(補編第二冊)》和《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查表》《西藏植物志》《貴州植物志》等,為中國植物分類夯實了基礎。
所屬類群:不可或缺的鼠李科植物
鼠李科植物大多數外形普通,卻有著豐富的實用價值,其鼠李屬、勾兒茶屬中很多種類都可作為天然染料的原材料,可以提取黃色、綠色或藍色染料,自古就用于紡織、造紙等。有些種類還是提取食用天然色素的優良資源,有些種類可作為生物染色劑和工業染色原料。
鼠李科中還有很多美味的水果,例如,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棗、酸棗都是維生素 C 含量很高的水果,號稱活的“維生素丸”。北枳、枳、皺棗、滇刺棗等也是優良的潛在果樹資源。在華東、華中至西南地區也有人把一些鼠李科植物當作茶,如光枝勾兒茶、多花勾兒茶、翼核果等種類的嫩葉均可代替茶葉使用,味道可與茶葉媲美,極富開發價值。
有研究表明,鼠李屬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,這些活性分子對利尿、通便、保肝、解酒等藥理功能的實現具有積極作用。鼠李科植物藥用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開發,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和研究。
在園林應用上,鼠李科植物也積極發揮作用,其中鼠李、凍綠、枳是較常見的園林樹種。雀梅藤屬、鼠李屬、勾兒茶屬中的部分種類枝干虬曲,古樸蒼勁,是制作盆景的良材。
鄂西鼠李 Rhamnus tzekweiensis Y. L. Chen & P. K. Chou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