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楂海棠:獨特魅力與保護挑戰(zhàn)
海棠與山楂概述
海棠,這一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(tǒng)觀賞花卉,涵蓋了薔薇科的蘋果屬和木瓜屬的眾多植物。在果實方面,木瓜屬的海棠展現(xiàn)出碩大的果實,而蘋果屬海棠則以其小巧的果實形成鮮明對比,二者一目了然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蘋果屬海棠的果實,常被人們稱為海棠果,它們呈現(xiàn)出粉紅色的誘人色澤,形狀酷似小蘋果,口感清甜。
山楂,作為薔薇科山楂屬植物的果實,不僅在我國享有盛譽,更被譽為藥果。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,使得它成為制作果脯的絕佳原料。而談及海棠果,它同樣隸屬于薔薇科,與山楂有著相似的外形,卻別有一番風味。山楂享有藥果美譽,其外表紅褐色,與海棠果的色澤、光滑度形成對比。海棠果色澤淡紅,外觀光滑細膩,晶瑩剔透;相較之下,山楂果則呈現(xiàn)出紅褐色,其表面略顯粗糙,并點綴著淺白色的斑點。這樣的差異,使得兩者在對比中更顯獨特魅力。
▍ 山楂海棠的特征與分類
然而,世間還有一種奇妙的植物,它兼具了山楂與海棠的某些特征。其葉片排列有序,達到30-50列之多,果實上則點綴著淺色的斑點,頗有些山楂屬植物的風采。但令人稱奇的是,它的枝條上并無山楂屬常見的棘刺,反而呈現(xiàn)出蘋果屬植物的獨特形態(tài)與花特征。因此,這種植物被命名為山楂海棠,成為了我國獨有的珍稀植物。
山楂海棠,這一獨特的植物,隸屬于薔薇科蘋果屬,既是一種落葉灌木,也是一種小喬木,其高度可達到3米。它的枝條呈現(xiàn)圓柱形,在幼時覆蓋著柔毛,顏色暗紅,而老枝則變得光滑,呈現(xiàn)紅褐色或紫褐色,皮孔稀疏。冬芽的形態(tài)為卵形,其鱗片邊緣同樣覆蓋著柔毛,顏色同樣為暗紅色。葉片的形狀寬闊,近似卵形,偶爾也會呈現(xiàn)長橢卵形,邊緣則分布著尖銳的重鋸齒。通常,葉片的中部會明顯裂成三部分,基部則常有一對淺裂,上半部分則可能呈現(xiàn)不規(guī)則的淺裂或無裂,裂片的形狀為長圓卵形,先端漸尖或急尖。在葉片幼時,其表面覆蓋著稀疏的柔毛,而葉柄的長度在1-3厘米之間,同樣被柔毛所覆蓋。此外,托葉為膜質,形狀線狀披針形,邊緣帶有腺齒,且容易脫落。
傘房花序由6-8朵花組成,花梗長約為2毫米,表面覆蓋著長柔毛。花朵的直徑約為3.5厘米,呈現(xiàn)出較為碩大的形態(tài)。山楂海棠的植物特征:葉互生,果實黃色轉紅色,花期5月,果期9月,果實可食用。萼筒呈現(xiàn)鐘狀,其外表面密密麻麻地覆蓋著絨毛,為花朵提供了一層保護。萼片呈現(xiàn)三角披針形,先端漸尖,邊緣全緣,長度在2-3毫米之間,內面同樣密被絨毛,而外面則幾乎無毛,且長度略長于萼筒。花瓣的形狀為倒卵形,顏色潔白如雪。果實為橢圓形,長度在1-1.5厘米之間,直徑0.8-1.0厘米,成熟后呈現(xiàn)紅色,果心先端會自然分離,而萼片也會脫落。果肉中含有的少數(shù)石細胞為果實增添了一些特別的口感。果梗的長度約為1.5厘米,便于果實成熟后的脫落。
▍ 山楂海棠的生態(tài)與保護
山楂海棠,這一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,僅在吉林省長白山區(qū)有零星蹤跡,種群數(shù)量極為稀少,目前已然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。正因如此,它被正式列入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(第二批)》(討論稿),被評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對象。同時,在《世界自然保護聯(lián)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》(IUCN)中,山楂海棠也被評定為瀕危(EN)級別。
隴東海棠,與山楂海棠同屬一脈,但在植物分類學上自成一系。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在于果梗的長度:隴東海棠的果梗明顯較長,可達2-3.5厘米,而山楂海棠的果梗則相對較短,僅為1-1.5厘米。此外,在葉片形態(tài)上,隴東海棠的葉基通常為圓形或截形,其葉邊分裂較淺,裂片呈現(xiàn)三角卵形;而山楂海棠的葉基則為心形,其裂片則是披針形。隴東海棠果梗長2-3.5厘米,果實特性與山楂海棠各異。
山楂海棠,作為蘋果屬植物中的一員,以其出色的耐寒性脫穎而出。它能抵御零下45℃的嚴寒,顯示出高抗寒的種質資源特性。同時,它還對蘋果腐爛病展現(xiàn)出了強大的抗性。此外,山楂海棠作為低矮灌木或小喬木,非常適合作為蘋果屬其他果樹的砧木,為培育蘋果矮化抗寒新品種提供了理想的條件,從而賦予了它顯著的經濟價值。山楂海棠抗寒性強,適合作砧木,具經濟價值。
隴東海棠,這種別具一格的山楂海棠,在初夏時節(jié)迎來花期,綻放出潔白如雪的花朵,花藥則呈現(xiàn)出淡雅的紅色,與青翠的葉片相映成趣。到了秋季,它結出的果實宛如珍珠瑪瑙,晶瑩剔透,閃爍著誘人的光澤,不僅口感鮮美,更增添了其觀賞價值。因此,隴東海棠在園林盆景領域具有廣闊的發(fā)展空間。
盡管山楂海棠的發(fā)現(xiàn)歷史可追溯至1920年,并被賦予了正式的命名,但遺憾的是,這一珍稀植物并未在1999年被國家列為首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。正因如此,其野生資源正逐漸減少,自然種群的繁衍也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。當前,亟待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給予高度重視,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保護與研發(fā)工作。自1920年命名以來未被列為首批保護植物,亟需保護措施。
版權聲明: 1.依據(jù)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(wǎng)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(lián)網(wǎng)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(wǎng)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(wǎng)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(wǎng)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(wǎng)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(jù)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